【集萃網觀察】1.把調節(jié)池曝氣關掉靠提升泵的一部分后,造成調節(jié)池混合調勻原水情況有所下降,并使調節(jié)池降解污水污染物的能力下降,使得提升到混合池的污染物濃度升高,加大了后期的有機負荷。(注:調節(jié)池面積約為1萬5千平米,高度為2米,以前全池大部分有曝氣,后導流墻倒了大部分,就只有少部分和提升泵處有曝氣!因為之前污水廠的壓濾機壞了,一直沒壓泥,污泥在污泥濃縮池后就直接排入調節(jié)池。所以我估計調節(jié)池的底泥就超過1米了,也就是說關掉曝氣后,原水基本就是從泥面流過來然后直接被泵提升到混合池加藥處理了。)(大家都知道,我污水廠進水為很復雜的印染廢水,加上調節(jié)池導流墻倒了,底泥又很高,所以曝氣是很有必要的!曝氣可以使池水污染物分布均勻,并起到預生化的作用,因為好氧處理效率比厭氧處理效率要多一個數(shù)量級,也就是厭氧處理的10倍速率,能更快降解COD、消耗硫化物等污染物,還可使還原性物質預先氧化掉!所以我認為關掉曝氣是使得出水水質變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2. 由于調節(jié)池曝氣關掉后,總氣量沒有減小,造成生物池氣量短時間過大,填料上微生物被沖刷掉一部分,造成生化池微生物減少,處理效率下降。同時由于生化池的菌膠團,絮凝體碎屑過多造成砂濾池負荷過高并有一部分隨出水流出,造成短時間排放口COD升高。
3. 在COD升高后,一方面督促樓上混合池操作員加大藥量改善混合池處理情況,加上調節(jié)池處理效率下降,兩方面使得混合池出水鹽度增加,進而使生化池含鹽量過高,這抑制了生化池微生物活性,使生化池處理效率下降。其二是認為厭氧池第2格含泥過多導致,計劃采取措施排泥。(我認為其分析原因方向不對,厭氧池的泥是日積月累的,不可能在短時間給系統(tǒng)帶來沖擊負荷而導致出水COD迅速上升。)
4. 經過一段時間的系統(tǒng)自我調節(jié)恢復(生化池適應進水水質和曝氣強度等),加上凈水王、漂白水的投加以及負責人對舊厭氧池2個池子的淤積污泥進行處理有一定成效,23號后出水水質緩慢恢復正常。但由于調節(jié)池的污泥問題,使提升到混合池的水含泥較多,污染物濃度較高。另外加上系統(tǒng)一定程度恢復后,后負責人為節(jié)省藥費,吩咐操作人員在混合池加藥量減少,造成物化效率下降,混合池出水泥水分離效果不佳,加上生化池處理效率受幾個方面的原因限制,這幾方面原因造成系統(tǒng)運行很不穩(wěn)定,出水水質隨原水水質狀況出現(xiàn)上下波動。
窗體頂端現(xiàn)在把問題敘述一下:1、 色度問題,試驗數(shù)據(jù)如下:1月22號早上8點取樣:一沉池出水深藍色,色度150倍,過濾后藍綠色,色度45倍(注:實驗條件十分簡陋,稀釋倍數(shù)法目測,用中速定量濾紙過濾---笨方法可能沒太大意義)厭氧池出水藍黑色,色度200倍,過濾后黃綠色,色度65倍1月23號早上9點取樣:調節(jié)池入口黑色,色度800倍,過濾后藍黑色,色度200倍一沉池出水深藍色,色度150倍,過濾后淺藍色,色度53倍厭氧池出水藍黑色,色度220倍,過濾后藍色,色度70倍(放置一段時間后轉黃)排出口出水亮黃色,色度65倍,過濾后淺黃色,色度43倍1月28號早上,一沉池有一個池子出水為亮綠色,10點半取樣,色度為58倍,其他7個一沉池出水顏色比較深,此時取排放口出水為黃色,色度為73倍。印染廢水的顏色問題困擾了很多水友和大大,對此我也很困惑,根據(jù)實際情況,我污水廠顏色出水絕大部分好的時候淺黃色,差的時候亮黃色,最差的時候黃綠色或深綠色。我分析原因主要有2個,一是Fe2+離子轉成Fe3+變黃色,另一個是進水的各種染料等造成的返黃。這里就牽扯了一個PH等隱蔽顏色的作用,還有就是厭氧斷健不徹底,造成氧化后返色的問題等。
2、PH問題。試驗數(shù)據(jù)如下:介紹:厭氧池后接生物接觸氧化池,分兩級進水,因為以前老池子設計處理為5千噸/天,后來擴大處理增加與老系統(tǒng)一樣的厭氧池加生化池,(不過有一點不同就是兩個生化池填料不同,這點在后面說。)從一沉池出水分兩邊進入新老系統(tǒng)。每級生化池分12個長格子推流運行。1月24日(在次之前做過幾次,由于數(shù)據(jù)表未拿,不寫了,不過大概說明是從第1格出水為9左右到12格出水降到8或者高一點)新池,第1格出水PH=8.99 第3格出水PH=8.82 第5格出水PH=8.66 第7格出水PH=8.33 第9格出水PH=8.03舊池,第1格出水PH=9.05 第3格出水PH=8.73 第5格出水PH=8.43 第7格出水PH=8.03 第9格出水PH=8.12 第11格出水PH=8.022月4日 由于大部分公司未生產,進水較清,混合池未投藥。10點開始取樣---新池,第1格出水PH=9.96 第3格出水PH=9.95 第5格出水PH=9.71 第7格出水PH=9.53 第9格出水PH=9.28 第11格出水PH=9.1410點20取樣---舊池,第1格出水PH=9.79 第3格出水PH=9.43 第5格出水PH=9.09 第7格出水PH=8.44 第9格出水PH=8.33 第11格出水PH=8.23(一沉池出水已經與回流污泥水混合一段時間,故舊池進水PH較低)通過比較可發(fā)現(xiàn)舊池效果好于新池,微生物的自我PH調節(jié)較好,這點在下面效率測試里說明。以上簡單數(shù)據(jù)也可以說明厭氧池和生化池PH處于較高狀況,特別是厭氧池PH這個問題我一到污水廠就感覺挺嚴重,因為我開始發(fā)現(xiàn)進水經調節(jié)池后到混合池加藥處理后PH一般都為9點幾到10點幾,如果低于8點5或者8的話還要操作人員加燒堿水調高PH值,書上說的都是6~9為微生物生長所需環(huán)境,最佳為6.5~8.5或在此中間,這里的話估計經一沉池后進厭氧的PH一般都到9點幾到10點幾了,最后進接觸氧化池至少也在9或者更高,這樣的話微生物生長受影響處理效率就低了,就此問題我問過領班,他說也不清楚,反正他就知道經過1年的調試運行這樣PH高些,出水還好些,PH低了出水反倒不好。他說有一次有個工程師過來他問了,結果那工程師也不知道怎么解釋。這就奇怪了,據(jù)我分析,估計是因為前面加的是亞鐵,PH高些有利于亞鐵轉化成3價鐵,絮凝效果好些,而且利于后期沉淀減少進生化池的鹽度,加上初期調試的時候可能PH較高微生物已經適應了高PH。但我認為9點幾到10點幾,到現(xiàn)在有時候甚至11點幾了,這樣高的PH對后面厭氧和生化池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處理效果肯定打折扣,這在我做的COD效率實驗中可以看出。
3、系統(tǒng)效率問題由于2月4臨近過年,很多公司停產,故進水COD大概在200左右,較清,混合池未投藥,進行COD效率測試下午2點取樣 進水 COD=204 PH=10.75砂濾池新池出水(接生化池新池后面) COD=136.6 PH=9.06砂濾池舊池出水(接生化池舊池后面) COD=71.3 PH=8.16這里可以看出新池效率明顯低于舊池,新厭氧池+生化池一起處理效率僅33%,舊厭氧池+生化池為65%,整體很差,一方面是PH太高,另外有調節(jié)池等因素。新池采用的是纖維束狀填料,舊池是單個矩形狀組合填料,并且新池的曝氣頭組裝不水平也影響其效率。另外,新池出水懸浮物又小又少,舊池則比較粗大和較多,估計是新池填料不好和曝氣不勻,(有的地方太大有的地方沒有曝氣)引起的,還有就是可能新池的微生物由于條件不適宜造成微生物碎屑解絮,傳說中的接觸氧化池的絲狀菌膨脹,所以看不到大的絮凝體。
來源: 印染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