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wǎng)觀察】
“此消彼長”,這個詞在中國和印度兩國之間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由于新冠限制和嚴格的美國制裁,中國在全球市場上不斷喪失陣地。孟加拉國將重點轉(zhuǎn)向從印度進口原材料人造纖維紗線和織物,用作完成美國和歐洲的服裝訂單。
印度憑借其具有競爭力的價格、高質(zhì)量的原材料、改進的交貨時間以及兩個新陸路港口的開放,賺得了市場份額。2022年12月,孟加拉國政府允許通過貝納波爾和另外兩個新的陸路港口,即薩特基拉的姆拉和查派納瓦布甘的紹納瑪斯吉德進口人造纖維紗線和織物,用以節(jié)省時間按期滿足全球訂單。 成衣業(yè)使孟加拉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之一,該行業(yè)占該國出口的84%。隨著向孟加拉國供應原材料市場打開,印度正將重心放在完善其人造纖維服裝的基礎設施上,而此時棉制服裝的需求在減少。 在2023年1月印度紡織和貿(mào)易博覽會上,古吉拉特邦紡織中心的60多家公司展示了紗線和專用面料,包括人造纖維和混紡紗線。這些高價位的專用面料用于制作女裝、新娘禮服、長袍、紗麗(南亞婦女傳統(tǒng)服裝)和童裝,是全球出口訂單的主體。 孟加拉國最大的成衣出口商之一的麻雀集團總裁Shovon Islam稱,該集團過去幾乎所有的需求都是從中國進口。去年,他們從印度進口了20%的原材料。特別是,他們增加了出口到美國市場的原材料的進口。 同時,孟加拉國服裝制造商和出口商協(xié)會(BGMEA)的以主席哈桑為首的代表團,預計將訪問印度,為其全球出口部分采購人造紗線做打算。哈桑稱,古吉拉特邦在人造纖維紗線和織物方面享有聲譽。孟加拉國也特別關注了此類產(chǎn)品?偟膩碚f,該協(xié)會增加了對古吉拉特邦生產(chǎn)的原材料的關注,減少了從中國的進口。 據(jù)估計,2021年全球服裝市場價值4400億美元,其中人造纖維服裝占50%以上。孟加拉國的棉制服裝出口占72%;人造纖維服裝占24%,其余為絲綢、羊毛和其他。 然而,一份“研究與政策整合促進發(fā)展”(RAPID)報告指出,未來幾年,人造纖維服裝市場的增長將繼續(xù)大于棉花市場。2021年,孟加拉國的人造纖維服裝出口總額中,本地紡織廠僅貢獻15%,大約70%是來自中國的進口原材料,10%來自印度。但現(xiàn)在正在發(fā)生改變。由于擔心中國受到更多限制,全球服裝從其他國家的采購正在增加,這反過來將使孟加拉國從印度進口更多的服裝。 歸根結底,如果為全球成衣部門提供原材料的本地制造環(huán)境得到改善,并打好牌的話,對印度來說是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