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散過度。
2、因儲存不當,使油墨吸入水分,導致絮凝。
3、油墨體系中的顏料或填料不耐堿性連結料而被中和,發(fā)生化學反應而堆積。
4、水墨中混入了紙屑或織物屑等。
5、錯用溶劑。如某些兩性溶劑或活性溶劑分子發(fā)生締合而形成膠料大小的集聚體。
6、油墨屈服值太高,墨絲頭太短,顏料含量太高,尤其是填料不耐堿性連結料致使其膨脹。如采用酸性溶劑作用后還原成固態(tài),然后再用溶劑再溶解。
7、油墨體中溶劑揮發(fā)梯度不平衡。尤其是真溶劑與助溶劑的比例不平衡,中和劑與助中和劑釋放(放熱)或揮發(fā)的不平衡。
8、當氨的加入帶入正在吸收的二氧化碳阻撓了各粒子的帶電,加速了氧化,促進了水中氧分子之間的合并,同時加入過量也會影響光澤度。
9、油墨接觸空氣之后,有氧化膜混入墨料中以及油墨可能有析出的粒子或墨性短、分散不均勻所致。
10、樹脂單體成分少,尤其是丙烯酸樹脂,當丙烯酸的單體增至30%后便會消失。
11、吸墨性過強、抱團、分散不勻會使油墨傳遞不良。
12、加入白碳黑后雖能克服油墨的分層和防止水墨的沉淀,但加入過量則會導致油墨不流動和印刷墨膜光澤度降低。
13、顏料或填料雖相對密度相同,但顆粒核大小不相等,也會處于絮凝狀態(tài)。
14、油墨在酸性物質侵入后,出現(xiàn)絮凝或膠化。
來源: 我的耗材網(wǎng)
該文章暫時沒有評論!
最新技術文章
點擊排行